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research, education, business, and culture

提前规划,不再“雾里看花”

UHUBOR 教育

临近九月,有些来优博公学咨询的11年级学生依然对自己将来选择什么专业一脸茫然,或者对已经选定的专业知之不多,甚至是一些道听途说来的讹传,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了解不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随波逐流;有些则是只知埋头读书,其他一切全部听由父母安排。

在加拿大灰熊研究院组织举办的关于择业的讲座中,SFU商学院的终身教授赵斌也提到同样的问题:大多数中国家长向她咨询时,最常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孩子送进商学院?什么专业容易找工作且工资高?而她的答复是,在专业的选择上,建议家长去问孩子,而不是问老师或其他人。为什么在选择职业方向时,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越俎代庖,直接替孩子选择或确定专业呢?

SFU商学院的终身教授赵斌

赵斌教授说,她在商学院的课上需要向学生讲授,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员工规划职涯发展,其实这些管理学的概念和思想,一般也适用于家长指导孩子。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句话:“你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你的最终正确择业的机率大约是百万分之一。”赵斌教授说,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事实:每个人要想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不断试错和探索的过程

现在很多家长还以工作是否好找和工资高低作为孩子的择业标准,但事实上,孩子真的从事了那些所谓“理想的”、挣钱多的职业,并不一定感觉成功和幸福。“那种后悔的感觉,是人在四五十岁时最不想面对的。”既然如此,如何指导孩子选择专业,才会让他们在职涯发展方面无悔呢?“两个标准,一个是孩子自己喜欢,每天都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激动人心,为了发自内心喜欢的事业而去奋斗;另一个是孩子擅长,可以做到最好,成为那个领域的翘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拥有面对和战胜工作和生活中一切挫折和磨难的自信。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可以分为成长(0-14岁)、探索(15-24岁)、建业(25-44岁)、维持(45-65岁)和退出(65岁以后)五个阶段。在个人成长阶段,孩子主要是通过与家长、同学、老师等周围人的接触,通过这些人给他/她的反馈, 开始逐渐明确对自我的认知,了解自己是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在探索阶段,孩子则需要通过学习和业余的或全职的工作(包括做义工的机会),反复探索和确定自己到底喜欢和适合什么专业;到了建业阶段,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学所学专业、或者自己从事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就是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专业,但很多人可能没有这么幸运,仍然需要继续尝试和摸索;有的人甚至可能到了维持阶段,还觉得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仍然感到迷惑,仍然在探索。应该说,一个人越早确定喜欢和适合自己的职业越好。等到建业后期甚至维持阶段再换职业,显然比较尴尬,也更困难。年轻就是犯错的资本。一个人在探索或早期建业阶段,一定要抓紧时间,将想尝试的职业都尝试一遍,通过不断的试错,找到或者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样的话,到了建业或维持的阶段,才不会后悔或懊恼,才不会老是去想:‘也许当初如果我选择了我喜欢的专业,而不是父母为我选择的专业,可能今天我会更成功、更幸福。”

记得赵斌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她在读博士时,有一位同学顺利至极,从上大学到读博士都是保送,令别人羡慕得不得了。可是,这个同学在读博阶段却毅然选择了退学。同学们非常不解,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放弃。经过深入交谈,才知道他真的很苦恼,他说自己实在太顺利,一直被保送,到了最后都不知道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专业,更不确定读博士、做学术、做大学教授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别人眼里的“成功和顺利”并不一定是当事人自己的感受。合不合适,喜不喜欢,只有自己知道。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喜欢的职业呢?就像性格会决定命运一样,我们的性格也会影响我们的择业。人有六种择业倾向,即追求实际、爱研究推理、喜社交、重条例规则、爱影响说服、重艺术追求。这些择业倾向会影响我们喜欢和擅长什么样的工作。比如说追求实际的人,可能喜欢从事林牧渔业;爱研究推理的人,可能喜欢和擅长研究工作,比如做化学或生物研究,或者到大学或研究所任职;喜社交的人,一般喜欢和人打交道的职业;重条例规则的人,可能喜欢和擅长做会计类的工作;爱影响说服的人,可能适合做管理工作或做律师;重艺术追求的人,可能适合从事音乐、美术等工作。

同时人还有五种择业喜好,即技术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由型和安稳型。安稳型的人喜欢安全感,比如可能因为喜欢在熟悉的环境工作或学习而放弃在别的城市或别的公司更好的事业发展的机会;自由型的人喜欢把握自己的人生,适合创业或在大学里做教授;技术型的人喜欢在一个专业里做大、做强,适当做某个领域的专家;管理型的人喜欢做职业经理人,他们职涯的终极目标就是做CEO或高管;创造型的人喜欢富有创意的工作,适合当建筑设计师、品牌设计师等。

总之,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如果孩子不能确定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这也正常,因为他们正处于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探索阶段。面对这种情况,优博公学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咨询专业人士,首先可以通过专业的性格测试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择业倾向和喜好,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制定努力的目标,而不是硬逼着孩子去从事父母喜欢的职业。所谓“强扭的瓜不甜”,硬逼的后果不止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可能赔上的是孩子身心的健康(比如抑郁症的折磨)和一生的幸福。一旦孩子确立了具体的努力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优博公学建议家长尽量在孩子的探索阶段帮助孩子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确定自己的定位,以及阶段性努力目标,让孩子不再“雾里看花”,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迷茫,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