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research, education, business, and culture

国家公园:人类生存于发展的节点

Jackson Chen

说起国家公园,最先浮现在脑海的可能是美国的黄石(Yellowstone) 、加拿大的班夫(Banff)国家公园、还有国内黄金周人满为患的生态旅游景区。北美百年国家公园布局、建设、发展,已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休闲度假、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982年著名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我国882处国家森林公园、32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总保护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9 %。

人们不禁要问,当前在国内轰轰烈烈的国家公园试点又是怎么回事?与国外的国家公园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以前国内的国家级公园有什么区别呢?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历史由来

1956年国务院就批复设立了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自1982年起,则开始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将之作为海外国家公园的对应。但在实践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条件的笼统化、概念化,开发运营的商业化、人工化等缺陷则受到部分学者的批评。因此,有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极力倡导逐步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2006-2009年期间,各地方、多部分相应成立了国家公园。云南省自行批准建立了“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首个以“国家公园”名义设立的自然保护地。随后,云南省开始建立“云南省国家公园体系”。但在2007年普达措国家公园边沿地区的一起重大火灾中各管理部门相互推诿卸责的状况,就使得这种地方主导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缺陷暴露出来。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又批准设立了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 。但这种试点被一些学者批评为“新瓶装旧酒”,即在管理体制上并无创新,而仅着重于“国家公园”的经济效益。此后,国家公园的各种试点在2009年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叫停。国务院指出有关部门应“在自然资源保护立法中继续探索和研究” 。有评论指出,国家公园计划遭到搁浅,原因在于国家公园管理相关法规的尚未健全和保护地管理的混乱无序。

2013年11月,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从中央政府层面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指出国家公园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 。2015年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逐步推动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的试点,并设立了由中央政府垂直管理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经中共中央审议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公园,并在其后由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这也是首部国家公园条例。

2017年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分级行使,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同时,国家公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方案表明,与原有的其他保护地相比,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也将更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面积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更严格,管理层级更高。根据方案,到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将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使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经过国家批准的试点国家公园是大熊猫、北京长城、东北虎豹、祁连山、武夷山、钱江源、南山、神农架、和普达措。

中国国家公园与国外的国家公园有什么异同

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园及其他保护地类别主要遵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六种类别来建立。国家公园作为IUCN第二类型自然保护地类型,主要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游览为目的而实施的管理保护区。其目的是以为保护现在及未来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禁止过量于保护区规定目标的资源开发或者土地占用活动; 为精神、科学、教育、娱乐、旅游的活动提供一个环境和文化兼容的基地。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案》, 国家公园应以加强自然保护,严守生态红线,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作为发展原则,这和欧美国家和国际通用的准则并无太大差异。

而且,我国当下正在实行的国家公园模式和国外模式的也有不少共同点:首先,由中央政府建立统一的行政机构,对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景观,生态保护,资源管理,教育科研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美国在1916年通过的法案中,就明确了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本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里唯一的管理机构。其次,明显的公益性质是国家公园另一大特点。在园区内不得进行营利性开发,管理机构也不能从事商业性活动。公园内的土地均为国家所有,对主体功能区应禁止开发,在管控范围内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在资金方面,由中央政府出资保障,支持公园的建设与维护费用。企业、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捐赠资金将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接受,实现多渠道的资金收入机制。大洋对岸的美国也有相应的限制,公园收入都必须用于自身经营。当地已有2/3的国家公园免费对游客开放,即使可以通行全部国家公园的年票收费也非常的合理。再者,与国外模式另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国家公园作为国家的名片,具有相当的象征性意义。因此,国家公园作为公共资源,不仅是被全体公民共享,也应世代传承,是留给子孙后代珍贵的遗产。

(中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我国现有试点国家公园与以前国内的国家级公园有什么区别?

可能有人会对现今提倡的国家公园和以往国家级公园感到模糊不清,其实,两者之间的确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在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系统中,保护地被分为地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纵向层级,所谓国家级就是由国家层级来实施管理。然而,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第二类型自然保护地类型来建立的国家公园则有所不同。我国已设立的自然保护地类别多达10个,分别由6个不同的行政机构管理。其中,最常见的三种分类即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我国约90%的保护地。始设于1982年的森林公园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管理。到目前为止,各级的森林公园超过了2747个,其主要功能为保持生态多样性,保护自然风貌和资源,尤其控制人类对林业资源的采伐。风景名胜区通常选址在自然风光与文化特色突出的地方,且为科学及学术研究的热点区域,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该类别的保护地行政管理。其主要功能为提供度假设施与服务,有较高的商业化和土地开发强度。自然保护区也同样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管理之下,2640处的自然保护区共囊括了我国15%的陆地面积。 是一种严格的保护地类型,其设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珍贵且脆弱的生态环境,其次才是开发利用其自然文化价值。自然保护区一般被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可见,该自然保护系统的问题在于,森林公园主要针对林业资源的维护,没有侧重于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保护。自然保护区采用了典型的围栏保护模式,十分苛刻的管理条例几乎禁止区域内任何人类活动。风景名胜区又过度强调其旅游观光功能,允许大量的商业开发,令当地的生态保护让步于经济发展。值得期待的是,现在推出的十个试点国家公园将直接由单独设置的中央机构进行管理,实施统一的规划、审批、资金支持及监管模式。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定位不仅要满足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要充分发挥其游憩的双重功能。既需要合理地管理选址的生态完整性,又适当地利用已有资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教育、精神上的基地。许多风景名胜区的运营缺乏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地方政府和公园管理者迫切的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通常委托第三方对园区实行管理,带来诸多的弊端。虽然国家公园也将考虑多渠道的收入模式,但主要以中央直接拨款为主,将使得门票价格对比风景名胜区明显降低,以更好地体现其自身的公益属性。

(图片来源谷歌)

国家公园的建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未来国家公园的建立将会对人们生活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国家公园将是人类生态保护与回归自然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对于访客来说,将会有越来越多新的旅行线路被推出。科学规范化的统一管理,还有人流上的合理控制,可以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管理部门开展多样的生态项目,让在校的学生,科学研究者等团体能有更多教育和实践的机会。当地居住者也会受益其中。 除了对个体必要的补偿之外,社区参与机制的完善将允许大众一同为国家公园的建设、运营、管理和监督出谋划策,献计献力。 村民们将有机会参加环境普及教育,让大家掌握改善家园环境的实际方法。 通过有限的服务业发展,当地的就业将相应的得到增加,这也同时会改善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公园的建设也有益于提升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包括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个方面的服务,这些功能对人们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益处。完整性、原真性高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的环境指数有着重大的意义。洁净的水源、空气及土壤进而促进本地农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饱受城市病折磨的大众提供了一个令人精神愉悦、休养生息之地。有人曾尝试把生态系统服务以货币为单位来衡量其经济价值,可往往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并非只是物质上的满足,当我们面对壮丽的大自然景观时而不由自主引发的一次次感慨与惊叹,却是金钱永远无法估量的!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