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research, education, business, and culture

哭泣的区块链

张家卫

我是区块链的信仰者,并不仅仅因为是区块链,而是因为我非常信奉尤瓦尔.赫拉利的“数据主义”说(Dataism),或者称呼为“科技主义”说。

我是“科技主义”说的信仰者,即未来30年的世界,将会是“科技主义”代替现有“宗教主义”甚至是“人文主义”的世界。尤瓦尔.赫拉利说:在18世纪,人文主义从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人为中心,把神推向了一边。而在21世纪,数据主义则可能从以人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把人推到一边

区块链作为科技主义者奉为人类最高理想或者说世界最有效解决手段的理念和技术,如果硬要去追溯历史,比较靠谱的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的密码朋克运动。1980年代,有个叫David Chaum 的先生提出了一个中心化数字现金的概念,这一概念后来被风靡全球的凯文·凯利在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书中浓彩重墨,但是并没有因此引起太多人对于这一概念的推崇。这本书进入中国是2015年的事儿,此时,比特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对于热衷炒作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炒货”而已!而区块链这个词能准确喊上名字的人几乎就是门可罗雀,伴之而来的负面新闻更是要远远大于它的本来面目。

2013年10月31日,全世界第一台比特币ATM机器落户在温哥华市中心的一家“Waves ”咖啡馆,我因为阅读了一则报纸新闻而产生兴趣或者说是商业敏感,也可以说试图亲身体会数字货币的价值和风险……因为这是我一贯的研究风格,即最好的研究就是以自己可负担的成本去亲身参与实践。总之,我那一个月,几乎是每个周都要前去几天,观察和观摩购买人的举止和表情,当然我也成为这其中不多的购买者之一……

温哥华比特币ATM机器

无疑,因为这一“无知”的举动,我不仅亲身领略了这一今天风靡全球概念的“虚拟货币过山车”,也赢得了至少在今天还依然令人称羡的投入回报。但是,对于我来说,此事是因为研究而起,自然就不存在买卖之说。而作为信仰者,就是一直持有,直到与之殉葬或者天堂!

今天,我们都知道比特币仅仅是区块链领域的一个应用,但是,没有比特币的发明或者说荣辱兴衰,就绝对没有区块链的今天“庐山真面目”。而如果从这个概念去追溯区块链的“火爆史”,就来得会更加简单。

2008年8月,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比特币”的白皮书。比特币的起始点应该从这个时候算起,尽管真正的比特币产生是2009年的1月。

2010年7月,世界上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MT.Gox建立。这就是那家著名的日本东京交易所,一度曾经占有了比特币交易总量的80%,但是2014年2月因为遭黑客攻击损失了744000个比特币而不得不申请破产。

2013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币ATM机器落户加拿大温哥华,这是第一次让普通百姓可以以传统方式体验比特币交易的壮举,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4年6月,加拿大出生的90后俄罗斯裔人V神发布了第一个比特币的竞争币—以太币,也算是今天风靡全球的第一个ICO案例。

2017年11月,比特币价格超过1万美元;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超过2万美元;今天,比特币数经沉浮,价格为8000美元。

2018年1月9日,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8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引爆区块链和虚拟货币,迅速成为继2017年AI之后的排名第一热词。

简单罗列一下比特币或者说区块链的历史,事实上,真正进入普罗大众视野的时间点也就是2013年的10月份,以温哥华比特币ATM机可以进行交易为始点,当时的比特币价格是200加元左右,至今仅仅5年时间。2014年—2016年,因为比特币价格敏感以及各国法规的不断暧昧出台,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但基本属于小众人群关注的对象,成为极少数具有投资眼光或者技术先行者追逐的目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各国政府都没闲着,纷纷一边打压,一边布局。

2017年9月-12月,我蛰伏硅谷访学考察,就我的体验来说,这一期间,区块链还仅仅是伴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概念而登上大雅之堂,我将之列为全球科技热词的“第三位”,尽管这期间的11-12月份,比特币竟然在两个月的时间连续突破1万美元和2万美元大关,但都并没有形成全球热捧“区块链”概念的潮流。

2018年1月,因为拉斯维加斯的CES2018,或者说是因为我2018年1月3日的温哥华跨年演讲(笑),竟然一下子引爆了“区块链”概念,并迅速形成了一股风潮,几乎是人人都在谈区块链技术,人人都在谈买币卖币…….一下子涌现出了太多的专家和成功者,成为大街小巷的“区块链”偶像。而事实上,比特币也就是2013年才进入小众的视野,而区块链概念进入小众视野受到关注更多的是发生在2017年。从这个时间点上来说,除了极其小众的人可以称之为专家之外,95%以上的人应该都是区块链“菜鸟”!

当然,作为关注并亲身体验比特币交易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早期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于这一新理念和新技术得以全球热捧也是欢欣鼓舞,并曾经发出“因为区块链,技术人的春天来了!”这样一些个预言。2018年1月27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以“小众行为学研究基金”的名义,推动大家发起了加/美/中区块链小众联盟的成立,希望可以让基本上都算是“菜鸟”的区块链投资人和技术人携起手来,链接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带动一个属于小众人群自己的区块链合作平台。为了表达区块链平等、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理念共识,平台设计为虚拟,即仅仅提供资源链接和协助,而不谋求任何商业利益。

2018年以来,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区块链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最新科技的第一热词,除了那些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大佬们的好评价也罢,坏预测也罢之外,“区块链信仰者”已经成为全球百姓,特别是中国百姓最时髦的标签,你方唱罢我登场,搞的我这个“早期吹嘘者”常常有找不着北的感觉。

我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的时候,建了一个“加/美/中区块链小众联盟500人群”,也是联盟的唯一表现形式。四个月下来,也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高兴的是其中很多人通过这一平台,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链接,另立门户,表示要以更精准的人群为合作对象,创造“真正”价值。据了解,这样的门户不在少数,吵吵闹闹的不少,至今还在奋斗着的也不少,当然,心灰意冷抱怨彼此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无论如何,似乎都一下子成了专家或者“明白人”,而肯合作或者开放资源的人不多,乐意主动奉献平台的人也不多。

科技对于当今以及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影响,我始终持有深信不疑的态度。对于人类,特别是对于我们国人,我始终认为团结和合作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实在是每个人未来的总和),因为我们都不是乔布斯或者是埃隆.马斯克,何况即使是他们也是在同伴们的默默无闻之中才出类拔萃的。但是,我非常遗憾的看到,区块链很快将如同以往任何一项伟大的新事物一样,比如众筹、P2P、直播、共享经济等,被披上骗子、山寨以及坑爹侠等标签,令百姓“谈链(币)色变”。因为,我们太多人是机会主义者,蹭热点妄图发点“区块链”财,而不是真的“信仰”;太多人都想分享别人的力量,但是并不想奉献自己的所有,捞到了也就跑掉了;太多人不想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区块链,而只想抓住这看起来又是一波的“韭菜”们;太多人不懂得中国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包容自己而不包容他人的致命弱点,合伙人制度事实上只是一个美丽的辞藻;太多人只是将“区块链”看做又一件可以炒作的概念或者产品,而不是真的在乎这是不是代表着未来……

我是新合伙人制度的布道者,始终认为志同道合者的共同语境必须认可“资本并非简单的金钱资本,而是与时间资本、智慧资本以及信誉资本合四为一”的资本概念。我是“科技主义”的信仰者,因此我认为人类共同体较之以往任何时候来的都更加现实和代表着世界未来。我当然也是“区块链的信仰者”,因为我坚信真正的区块链不是今天这个“充满投机和炒作”的“跳蚤市场”…….

标签同为“区块链信仰者”的HiBit Blockchain创始人Fiona,正在负责筹备6月3日于UBC举行的“数字货币(温哥华)全球峰会暨加/美/中区块链小众联盟第二次峰会”,加之5月31-6月2日的伯克利区块链温哥华总裁班、Napa Eagle品酒会、区块链大咖饭局、6月4日的区块链(温哥华)影响力峰会等,被称为2018温哥华区块链小众联盟周。作为这一系列活动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之一,我亲身感受了合作者们的同理心,也同样感受着那些嘴里喊着“合作共赢”却纷纷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创业者们,甚至还弥漫着一种很熟悉的厚黑文化,令我实在不敢苟同,也无法将“区块链”这么一个伟大的新事物与这样一个创业氛围联系在一起……因为如果持续如此,“区块链”成为下一个“臭脚模式”将指日可待!

我们无法真正的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比如这区块链,同样的科技,也可能会创造出非常不一样的区块链未来。作为“区块链的信仰者”,我的初衷没有改变,但是因为已经听到了“区块链”哭泣的声音,因此我觉得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因为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币圈”还是“链圈”……

祝福区块链!祝福比特币!祝福那些懂得“感恩和奉献”并懂得真正区块链意义的小众人们!

您也许还喜欢